微分頭廠家的質檢流程有哪些嚴格標準?
微分頭作為精密測量工具,其質量直接影響測量結果的可靠性,微分頭廠家的質檢流程需覆蓋全生產周期,每個環節都有明確標準,確保產品符合精度要求。
原材料入廠檢驗是質量源頭控制。對不銹鋼棒料(如 304、440C)進行光譜分析,確保化學成分達標(鉻含量 16%-18%,鎳含量 8%-10%),硬度檢測(HRC20-25,便于加工)和探傷檢測(無內部裂紋、氣孔)。對于外購的滾珠絲杠,需檢查螺距誤差(≤0.002mm/100mm)和表面粗糙度(Ra≤0.02μm),不合格材料堅決拒收,某微分頭廠家通過該標準使原材料合格率控制在 100%。
工序間檢驗防止缺陷傳遞。車削工序后,檢測外徑尺寸(公差 ±0.001mm)和圓度(≤0.0005mm);磨削工序后,用激光干涉儀測量螺紋精度(螺距累積誤差≤0.001mm/50mm);裝配前檢查零件清潔度(每平方厘米灰塵顆粒≤3 個,粒徑≤0.5μm)。每個工序配備專用檢具(如量塊、千分表),操作人員自檢與質檢員專檢相結合,工序合格率需達到 99% 以上,否則停產調整工藝。

成品出廠檢驗全面嚴格。對微分頭進行綜合精度檢測:測量范圍 0-25mm 的產品,示值誤差需≤±0.001mm,回程誤差≤0.0005mm。通過恒溫實驗室(20±1℃)放置 24 小時后,重復檢測 3 次,數據波動≤0.0003mm。功能測試包括微分筒旋轉靈活性(扭矩 30-50cN?m)和鎖緊裝置有效性(鎖緊后示值變化≤0.0002mm)。每臺產品附帶檢測報告,記錄各項參數,可追溯至生產批次和操作人員。
可靠性與環境測試驗證耐用性。進行振動測試(10-2000Hz,加速度 10g,持續 2 小時)和沖擊測試(100g,11ms),測試后精度損失≤5%。高溫高濕測試(40℃,90% 濕度,1000 小時)后,檢查表面是否銹蝕,功能是否正常。部分微分頭廠家還進行壽命測試(模擬使用 5000 次),確保示值誤差仍在允許范圍內。這些嚴格的質檢標準,使微分頭廠家的產品在市場上樹立起高質量口碑。



